FTP双TCP连接方式:控制连接和数据连接
FTP文件传输模式:ASCLL模式和二进制流模式
FTP双TCP连接方式:控制连接和数据连接
FTP文件传输模式:ASCLL模式和二进制流模式
迭代查询:一般本地域名服务器发送至根域名服务器的查询采用的就是迭代查询
递归查询:一般客户机与本地DNS域名服务器之间的查询交互采用的就是递归查询方式
反向查询:允许DNS客户端根据已知的IP地址查询本地所对应的域名
VLSM:可变长子网掩码
CIDR:无类域间路由
斜线表示法:IP地址后跟斜线,斜线后表示是一网络前缀长度的数值,eg:192.168.1.1/27
子网划分缓解了IP地址资源耗尽
定长子网划分要求网络使用同一子网掩码
VLSM和CIDR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IP地址空间
链路聚合可以实现备份、增加链路带宽、提供链路可靠性及其数据的负载
链路聚合按照聚合方式不同分为静态聚合和动态聚合 (LACP:基于IEEE802.3ad标准的、能够实现链路动态聚合的协议)
802.1X的体系结构:本地认证和远程集中认证
端口接入控制方式:基于端口/MAC的认证方式
802.1X是基于端口的网络接入控制协议,对接入用户进行验证
交换机端口隔离技术能够在VLAN内隔离以太网端口
端口绑定技术通过"MAC+IP+端口"可以实现设备对转发报文的过滤控制
MSTP:多生成树协议
将多个VLAN捆绑到一个实例,每个实例生成独立的生成树
在多条Trunk链路上实现VLAN级负载分担
STP产生的原因是为了消除路径回环的影响
STP通过选举根桥和阻塞冗余端口来消除环路
(1)VLAN优点:
-有效控制广播域范围
-增强局域网安全性
-灵活构建虚拟工作组
(2)交换机区分不同VLAN的数据帧
(3)交换机的端口链路类型分为:Access、Trunk和Hybrid
Acess:只允许缺省VLAN通过,仅接收和发送一个VLAN的数据帧。一般用于连接用户设备
Trunk:运行多个VLAN通过,可以接收和发送多个VLAN的数据帧。一般用于交换机之间的连接。
Hybrid:与Trunk端口不同之处在于:
--前者允许多个VLAN的以太网帧不带标签
--后者只允许缺省VLAN的以太网帧不带标签
一个MAC对应一个接口
一个接口对应多个MAC地址
(1)共享式以太网中所有终端共享总线带宽,交换式以太网中每个终端处于独立的冲突域。
(2)交换机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帧的源地址进行MAC地址表的学习
(3)交换机根据MAC地址表对数据帧进行转发
(4)路由器或三层交换机的三层接口属于独立的广播域
(2)TCP特点
-三次
(1)IP主要作用
1.标示节点和链路
2.寻址和转发
3.适应各种数据链路
-根据链路的MTU对IP包进行分片和重组
-建立IP和MAC地址的映射
(2)
网络号 主机号 地址类型
Any 全0 网络地址
Any 全1 网络广播地址
127 Any 环回地址
全0 所有网络,指定默认路由
全1 全网广播地址,代表所有节点
(1)广域网技术对应OSI模型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2)广域网连接方式
1.专线方式:异步模拟/同步数字专线(点-点)
-点到点独占线路,固定宽带
-链路层常用SDLC、HDLC、PPP
2.电路交换方式:PSTN/ISDN(点-点)
-按需拨号建立连接,独占线路,固定宽带
-链路层常用PPP
-接口线缆:V.24(同步最高速率115200bps,异步最高64000bps),V.35(同步最高速率2Mbps),x.21 , RS-449 , RS-530
3.分组交换方式:X.25/帧中继/ATM(点-多点)
(1)主要局域网技术
1、以太网(主)
2、令牌环网(顺时针:数据发送)
3、FDDI环网【外环:顺时针(发送数据),内环:逆时针(接收数据)】
(2).以太网集线器:半双工(属于物理层)
(3)局域网分为LLC子层和MAC子层
(4)CSMA/CD定义了多路访问介质中的信息抢占、冲突检测和退避算法等
(5)802.1规定的WLAN技术允许更便捷得部署局域网
OSI参考模型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
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
①资源共享
②分布式处理与均衡负载
③综合信息服务
2
局域网LAN : 范围在几千米内,速度快
城域网MAN : 在城市内的网络连接,范围在(10KM左右)
广域网WAN : 通过各串行连接在更大的区域内接入,速度慢。
3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
电路交换:基于电话网的电路交换
->优点:延迟小、透明传输
->缺点:带宽固定,网络资源利用率低,初始连接建立慢
分组交换:以分组为单位单位存储转发
->优点:多路复用,网络资源利用率高
->缺点:延迟大,实时性差,设备功能复杂
4.衡量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指标
带宽:描述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能从一个节点传送到另一个节点的数据量(以bp为单位)。
延迟:描述网络上数据从一个节点传送到另一个节点的时间
5.国际标准化组织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电子电器工程师协会(IEEE)
美国国家标准局(ANSI)
国际电信联盟(ITU)
INTERNET架构委员会(IAB)